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建院七周年 · 教学成果巡礼丨以评促建 · 教学竞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来源:教务处

【编者按】七载跫音育桃李,弦歌不辍赋新篇。这七年,学院本科育人成效显著,形成了弥足珍贵的中俄合作办学经验和“三优”人才培养体系。七年来,我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本科教育底色,聚焦本科人才培养,奋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本科教学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龙江乃至国家建设发展输送一批高素质人才,为我院加快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等音乐学府提供了重要支撑。值此学院建院七周年之际,宣传统战部与教务处联合推出“建院七周年·教学成果巡礼”系列专题,持续分享学院七年来在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等方面的特色亮点,总结凝练改革发展的宝贵经验,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本期分享第六篇“建院七周年·教学成果巡礼丨以评促建·教学竞赛篇”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石元波教授

2019年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

一、教学心得

教学大赛是对教学水平的最好检验与实证。通过教学大赛使我更加懂得一名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三为”“六要”“八统一”。通过教学大赛使我更加坚定在6165cc金沙总站进行思政课教学要坚持走“思政+音乐”的特色教学改革之路,要做到“以理服人”+“以乐感人”;通过教学大赛,使我更加领会“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的深刻意蕴。

二、教师简介

石元波教授,荣获2012年黑龙江省思政课教学大奖赛一等奖、2019年全国思政课教学展示二等奖;黑龙江省2021年思政课“精彩教法”奖。黑龙江省“龙江讲坛”师资库专家、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在教学中开展“常规课堂教学”+“开学第一课”+“同上一堂思政课”+“同上一堂音乐思政课”+“音乐党课”等教学活动。开展“思政+音乐”课堂教学行动,将音乐知识与“原理”课教学有机融入,以音乐视角讲授思想政治理论,使抽象的理论变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发挥学生音乐专业优势,用红色音乐讲授思政课。

作曲系教师 曾岩教授

2020年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三等奖

一、教学心得

作为深耕教学一线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到:日常教学的点滴付出与耕耘是教师的光荣使命,从教学中获得自我提升,从教学中获取科研营养,教学才是一切之源泉。要继续努力教学,从平凡的日常中提炼、凝聚不平凡的自己,为学生所用,做不负时代的新时期优秀教师。

二、教师简介

曾岩,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作曲系作曲教研室主任,中国音协作曲技术理论协会成员,曾获得黑龙江省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第一名、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三等奖、黑龙江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二等奖等教学奖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省级、厅级项目3项,出版专著1部,在《音乐创作》等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及作品多部,论文及创作作品获得多种科研奖项。创作作品体裁多样,包括:交响乐、室内乐、独唱、合唱等,部分作品在“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演出。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作为一线教师,不仅注重日常教学,更是将教学体会及心得融入教学改革中,主持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改革一般项目1项,这是本科教学的体现,并将研究生课程《大型器乐作品分析》的改革与实践集中“黑龙江省研究生精品课程高质量建设项目”1项。形成以日常教学为基础、以竞赛促进教学、以教学促进教改的新局面,实现从实践中来,回到实践中去的良性运行。


民乐系教师 肖贺元副教授

2022年第六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三等奖

一、教学心得

作为新时期青年教师,不仅仅要做到“教”,更要做到“育”。要关注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素养,及时提供指导与帮助,努力培养出一批有责任、有担当的现代优秀音乐人才,为民族音乐的发展贡献中坚力量。

二、教师简介

肖贺元,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民乐系党支部书记、吹打教研室主任,中国音协民族打击乐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荣获文化部文华演奏奖、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亚军、CCTV民族器乐大赛组合金奖。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作为青年打击乐教师,将多年国内外学习心得及舞台演出经验应用于教学。通过以演促教、以赛促学的形式,课堂内外“两手抓”,实现理论技能“双提高”。近年多次参与大型学术实践活动,并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出优秀音乐人才,演出活动中多次代表国家参与访问演出以向世界递出中国打击乐名片。荣获第六届黑龙江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三等奖,在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展演获指导教师奖;第六届北京鼓乐节指导教师奖,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学成果展示指导教师一等奖;黑龙江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指导教师奖。


声乐歌剧系教师 金虹教授

2023年第三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二等奖

一、教学心得

新时代要求我们的艺术教学工作质量要不断的创新与提高,通过比赛使我更好的拓展和提升了自身的教学思想与理念。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要时刻自省,更要教育学生对待学习刻苦;对待艺术创作严谨认真;以讲台为起点,帮助更多学生走上绚丽舞台彰显哈音风采。

二、教师简介

金虹教授,中共党员,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家协会理事、国际歌剧教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会员、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留俄分副会会长。于2023年获得6165cc金沙总站教学名师称号,2007年毕业于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硕士学位。承担、参与各类艺术学科课题研究8项,在国内各类专业期刊中发表论文15篇,其中三篇发表于《光明日报》,所研究的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科研成果奖励。近年来所教授的学生也在国际国内的声乐赛事中屡获殊荣。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大胆尝试课程教学改革,与外籍艺术指导合作教学,在教学中创新性实施“1+3”人才培养方式,即:从声音技术指导、语言旋律融合、音乐风格感知三个方面实施教学。为专业音乐类高校声乐(美声)专业方向人才培养和中俄合作音乐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改革思路。围绕声乐表演专业课程建设、教学研究、国际合作,合力助推人才培养的“哈音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根据对俄合作教学的语言、文化和专业相关国际问题形成教学创新团队。


管弦系副主任 杨光教授

2022年第三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正高组三等奖

一、教学心得

作为一名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教师,我将用个人的教学改革热情和专业魅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因势利导,琢玉成器。

二、教师简介

杨光教授,中共党员,管弦系西洋专业(双簧管方向)的专业主干课教师,主讲《双簧管教学》 《木管室内乐》 等课程。管弦系副主任、双簧管专业教授、硕士生导师、管弦系木管教研室主任、中俄交响乐团团长。兼任黑龙江省音协管乐学会副秘书长,新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学会副秘书长。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杨光教授以增强文化自信为导向,从立德树人与立足于本土音乐两个维度设计课程内容,结合本土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选取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龙江传统优秀音乐文化相结合。将课程依托面临失传的少数民族音乐,构建黑龙江流域音乐文化,以老曲新编的方式再度传承,做到真正的中西合璧,洋为中用。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带领学生们以其创新,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和就业提前做好准备。


作曲系教师 刘峤副教授

2023年第三届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副高组三等奖

一、总体设计

以赫哲族摇篮曲”Pəpu li“音乐创作技术为例,使学生了解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脉络及现实意义,指导学生以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进行音乐创作,掌握作曲过程中的原型结构分析、提炼主导动机。

二、教学团队

刘峤,6165cc金沙总站服务龙江发展办公室副主任,作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新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专业委员会会长,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级研修班、特培班成员,教育部“全国民族技艺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九届黑龙江省“德艺双馨艺术家”,获第二十一届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曾多次担任国内外大型文艺活动艺术及音乐总监。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本课程通过采风一创作一呈现的方式,指导学生以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进行音乐创作,引导学生理解采风对于音乐创作的重要性。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和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艺术为人民服务”的创作价值导向。师生共同创作的歌曲《好儿郎》入选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歌曲《赫哲渔歌》荣登2017中央电视台冰雪春节联欢晚会;歌曲《中国在这里》入选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百年百首”全国优秀新创歌曲;歌曲《我在黑龙江等你》被定为黑龙江省旅游主题曲,网络总点击量达30亿次;《新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一赫哲篇》荣获第九届“黑龙江省文艺奖”一等奖。


民族声乐系教师 栾岚教授

2021年黑龙江省首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二等奖

一、教学心得

甘于奉献是我对教育事业的信仰,更植根于我灵魂深处,促使我兢兢业业教学,鞭策我服务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我将积极地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因为爱是教学的灵魂。

二、教师简介

栾岚教授,中共党员,民族声乐系音乐表演专业(民族声乐方向)专业教师,2022年获得6165cc金沙总站教学名师称号,主讲《民族声乐》课程。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音协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音乐委员会副会长,黑龙江省青联常委、文体届别主任,黑龙江省妇联执委、兼职工会副主席。获第三批黑龙江省“六个一批”青年人才称号、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称号。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课程中以音乐表演职业活动为导向,从艺术素养、文化等维度设计课程内容,侧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结合职业岗位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校园文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课程“上下联动、育训结合”,构建“立体化”育人模式,课内与课外专业竞赛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通过课堂内外“两手抓”,模拟实践“双结合”,实现理论技能“双提高”。出版专著《民族声乐演员的舞台表演研究》、发表论文十余篇,指导学生在“金钟奖”全国声乐比赛中获得半决赛奖,国家级、省级比赛获奖数十项,成绩斐然。


艺术学系教师 李岩松教授

2021年首届院级课程思政竞赛奖

一、教学心得

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立德树人,有机融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儒家教育理念,启发激励学生,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使学生有学习收获、能力有提升。

二、教师简介

李岩松教授,中共党员,艺术学系艺术管理专业教师,于2020年获院级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奖、校级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省级教学改革一般项目,2021年获院级课程思政优秀课程、院级优秀教材资助项目,2022年获院级在线课程建设项目。主讲《中国艺术史》《中国经典艺术理论》课程。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在教学的设计中要充分为学而教,以学生如何有效获取知识,提高潜力的标准来设计教学。多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古文献的内容,并能及时地表扬他们。为学生提供古文献的参考书籍和解读方法,以小组式教学,分工、互助的形式来完成预习的任务。在整个教学中,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潜力。


民乐系教师 李孟莹讲师

2022年第二届院级课程思政竞赛奖

一、教学心得

《阮重奏课》突出龙江地域音乐文化特色,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总结传承与创新探索相统一。经过两年的课程建设,课程将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艺术教育、美育、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课程思政内容供给,进一步践行“五育”并举,把价值观教育融入教学大纲、融入教案,融入艺术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师简介

李孟莹(讲师),民乐系阮、柳琴专业教师,主讲《阮演奏》、《柳琴演奏》、《重奏》(阮咸)课程。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阮专业硕士研究生,黑龙江省柳琴、阮、三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参演“纪念中俄建交70周年”专场音乐会、国家大剧院“乐咏龙江”6165cc金沙总站民族交响音乐会等大型演出活动并担任独奏;首演中阮独奏曲《月亮永不坠落》、小阮首部协奏曲《须弥•芥子》;获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学成果展一等奖、指导教师奖;第七届全省器乐比赛青年组一等奖;第二届全国阮咸艺术展演职业A组金奖、重奏组金奖等。受邀出访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与演出活动;主持或参与多项省级、院级教改及科研项目;多次在中国音乐学院、哈尔滨大剧院等地举办个人独奏及重奏音乐会,受到业内专家的广泛好评。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本课程以学生就业工作为导向,从语言、文化等维度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曲目安排多与中国传统文化、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并实现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以演促教、以演促学、以演促训。自重奏课开设以来,学生多次以重奏身份参与2021年民乐系新年音乐会、2022年6165cc金沙总站“清风颂”廉政音乐会等艺术实践活动;受邀参与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录制,受到业内专家的好评。


民族声乐系主任 谢艳丽教授

2020年第一届校级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一、教学心得

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从学生出发,从民族声乐蓬勃发展的理想目标出发,坚守自己对声乐的初心。三十余年来,我一直坚持严谨的教学技法,将演唱技巧传授给学生,真诚地关怀每一颗渴望灌溉成长的民族声乐“幼苗”。

二、教师简介

谢艳丽教授,民革党员,女高音歌唱家,民族声乐系主任、双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民族声乐系音乐表演专业(民族声乐演唱方向)的专业主干课教师,于2020年获得校级教学名师称号。主讲《民歌(主科)》《中国歌剧赏析》 等课程。兼任民革黑龙江省委委员、省直属文化三支部主委;黑龙江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文艺委员会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声乐研究会理事;国际歌剧教育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理事。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秉承“课程承载思政”和“思政寓于课程”的理念,优化课程设置,将思政内容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以民族声乐作品深厚的历史背景和爱国主义精神为载体,在课堂中合理嵌入育人要素,以润物无声的形式将正确的价值观传导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的过程成为引导学生学习专业技能、锤炼心志、涵养品行的三位一体的过程,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多年来所培养的学生多次代表黑龙江四次参加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原文华奖)声乐比赛展演,指导学生获得省市级以上一、二、三等奖累计400余项,其中国际及国家比赛一等奖10余项,省级比赛一等奖50余项。


声乐歌剧系教师 赵碧波副教授

2020年第一届校级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

一、教学心得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操和专业技能,因材施教,了解、感受、表现音乐并与音乐所表现出的情感和思想相联系,进而培养专业的声乐表演人才。

二、教师简介

赵碧波副教授,中共党员,“音乐与舞蹈学”研究生导师,声乐歌剧系美声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教师,主讲声乐技巧课。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课程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构建“立体化”育人模式,着力提升学生音乐表演从业能力,让学生不仅具备专业化的声乐演员素质还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实践促教学、以比赛促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艺术实践与文化产业结合”,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音乐表演专业人才。指导学生在首届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学成果展示中获得二等奖,在新加坡国际音乐节获得专业院校金奖。


管弦系教师 刘殿栋讲师

2022年第二届校级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一、教学心得

教学大赛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是一种以赛促学、以赛促进、以赛促新的过程。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并确定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合理的目标设定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简介

刘殿栋,中共党员,管弦系音乐表演专业小号专业主课教师,6165cc金沙总站管乐团指挥。黑龙江省音协管乐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小号、黑龙江省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小号,Bach艺术家。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学生学习的“痛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课堂教学与互联网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老师在言传身教的同时,用软件信息技术更直观的使学生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更容易吸收所学习的知识。曾经获得2022年意大利阿尔巴国际音乐节大奖赛三等奖、2022年东北地区第三届管乐艺术展演暨第四届东北地区管乐演奏比赛职业与院校组一等奖、2022年中国国际小号艺术节(春季)重奏展演三等奖、2023年中国国际小号艺术周职业组银奖。


管弦系教师 张可涵讲师

2023年第三届校级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

一、教学心得

以“守正创新,立德树人”为教学宗旨,注重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展现人文关怀,成为有深厚思政素养,掌握先进演奏技巧的音乐人才。让学生在通过声音表达内心情感的同时,肩负起传承和创新音乐艺术的责任。

二、教师简介

张可涵讲师,中共党员,管弦系音乐表演专业(小提琴方向)的专业主干课教师,硕士生导师,于2023年获得6165cc金沙总站第三届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弦乐艺术表演人才培训》项目,入围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全国决赛。主讲《小提琴演奏》《室内乐》《弦乐艺术史》等课程。曾任丹麦皇家音乐学院教师、硕士生导师,丹麦歌剧舞剧院第一提琴,丹麦国家交响乐团第一提琴等。现兼任国家核心期刊《乐器》特约编审,应邀作为普罗科菲耶夫国际音乐比赛、俄罗斯留声机国际音乐比赛、央音展演等多项赛事的评委。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作为一名小提琴演奏教学者,在教学中关注专业技能的提高,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注重课程思政教育,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协作交流,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小提琴演奏的魅力,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此外,在小提琴演奏教学中注重思政教育,通过音乐的普及与创作,培育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人文素养。三年来所教授的9名本科生中,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省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国际音乐比赛获奖者2人,入选“拔尖创新人才”1人;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6项,省级及以上课题2项,出版著作2部,专辑2张、发表学术论文5篇。


民乐系教师 徐鑫教授

2023年第三届校级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

一、教学心得

在琵琶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将音乐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音乐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价值观。

二、教师简介

徐鑫教授,中共党员,民乐系音乐表演专业民族器乐演奏琵琶方向的专业主干课教师,主讲《琵琶》主科课。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课程结合琵琶表演职业岗位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将课程“上下联动、理实结合”,构建“立体化”育人模式,课内与课外专业竞赛相结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出版著作《民族乐队合奏小品》、发表论文3篇,其中核心论文1篇。指导学生在“第十届黑龙江省音乐大赛”“首届昭君杯”“第四届敦煌杯”“黑龙江省高校艺术教学成果展示”“中国•大同首届弹拨文化艺术节暨2021‘云冈杯’民族器乐展演”“首届‘关东杯’东北三省民族器乐展演”“首届国韵杯民族器乐艺术展演”比赛中获得10余项奖项。


民乐系教师 王丹婷副教授

2023年第三届校级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

一、教学心得

二胡演奏教学中应注重传统技艺的传承,同时结合当代音乐元素,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具备舞台表演的独奏能力。针对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并积极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音乐人。

二、教师简介

王丹婷副教授,中共党员,民乐系二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教师,于2018年获得第十届黑龙江省音乐大赛指导教师一等奖,主讲《二胡》 《中国民间说唱、戏曲作品研究》 等课程。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研究学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黑龙江协会理事、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黑龙江省胡琴委员会副秘书长,黑龙江省音协会员,黑龙江省音协二胡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三、教学改革与实践成果

王丹婷副教授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跨学科结合教学为创新点,以二胡专业与戏剧表演教学内容相结合为主线,构建戏剧表演教学、实践教学和舞台表演素质养成等“三维渗透式”的舞台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与学、学与践、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等“四个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演奏与舞台表演能力,让学生在舞台上不仅仅是演奏作品,更是完成对角色的刻画,对意境的渲染,形成全方位、立体化、渗透式的综合素质养成教学体系。出版著作《张季让先生二胡作品》《胡琴教学与演奏的基本途径》等,主持省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10余篇,指导学生在首届“国韵杯”比赛中获得希望之星奖,学生先后参加CCTV风华国乐的节目录制等活动。先后获得省部级赛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赛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

文字、图片来源:教务处

编审:宣传统战部(党委教师工作部)

【关闭】


6165cc金沙总站☞首頁请进